教師研習與共同活動

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教師研習暨教師共學社群

年度教師研習

主題研習內容
109-1 社區本位融入式教學-走讀南港埤塘溼地之美【室內講解-認識南港埤塘溼地之美】
講師:潘文彬、許秀琴/環境學程師資群
環境教育及社區公共參與是本校核心目標,透過研習一起反思共存共榮的生態城市可能性,討論如何利用微氣候改變台北盆地受都市熱島效應的衝擊,並將這些獨特的文化地景、水綠生態連結回都市環境中。
【實地探訪-南港埤塘溼地生態】
講師:許秀琴、鄧黃銀蓮、潘文彬/環境學程師資群
南港公園鄰近本校校本部,是最佳環境教學場域,經過室內文史生態講解,再帶領老師實地走訪南港公園珍貴的埤塘溼地,鼓勵老師運用此場域進行社區環教議題融入課程內涵,最後透過綜合座談交流課程融入及協同教學的發展性。
109-2 教師教學增能-教師數位應用增能及課程融入性別平權素養【教學數位應用-課程edm設計製作】
講師:陳瑞鴻講師/成德國中成雁文創中心
教導老師2小時完成課程數位宣傳品(EDM),應用於學校網站(課務系統、FB粉絲頁),提升課程曝光度及招生效益。
【性別平權與尊重-心寬路更寬】
講師:鄭麗燕講師/退休法官
性別平權議題一直是社會爭論的焦點,了解法律訂立及政策擬定,才能讓性別平權在社會落實,並經由教學觀摩對話,讓法律素養及性別平權融入各課程。
109年度社區高齡服務-齡活種子師資培力【齡活種子師資培力】
講師:共5位(俞克弘、張德永、孫夢平、范莊怡、周聖民)
規劃六堂課培育失智據點課程師資,包括長照/高齡政策、樂齡族群的心理及需求、數位/遠距教學的輔助運用等。

年度教師共學社群活動

主題共學內容
第10屆美學論壇109年的美學論壇透過雲端分享及現場研討會,提升生活美學,體驗生命中寧靜。1、成立「就是I畫話」臉書社團,辦理【陪你畫話100天-FB接力PO文】活動:共14位老師擔任主編,每週由一位老師訂定不同主題,進行持續100天直播和PO圖文。2、109/09/26辦理第10屆美學論壇研討會:「後疫情的美學教育新模式」。專題演講暨與談人:林昆穎、潘蓬彬、孫夢平、陳詠晨、譚國智、張芳德、鄭人豪、陳淑敏、賴國峰、黃慈。
第4屆南港傳奇舞台音樂劇「南港傳奇舞台音樂劇」為本校學群共學的實習場域及創新平台,除運用藝術紀錄歷史,留下脈絡,成為地方學重要資產。透過藝術展演,引起社區民眾關心、了解南港的人文生態與變遷的發展,達到擴大共學、與社區進行集體創作。歷經3次公演後,發覺演員培養及音樂版權,是未來持續推動的困難點。因此,本年度以第3屆的原創劇本,結合本校平板電腦音樂製作班級,進行製作「原創音樂」,並開設「創意思考-與身體的對話訓練」課程,激發民眾創意,培力人才。預計110年中旬進行第4次公演。
元旦百合音樂會暨復育活動自民國93年起,南港社大開始在更寮古道上的大坪段,推動「百合落地生根」活動,讓台灣原生百合花在自然環境中復育、移植與茁壯,並透過社大課程師生營造出百合步道,作為環境教育的教學與實習場域,達到推廣環境教育目標。本校持續每年規劃及邀請表演社團、環境類課程共同於1月1日舉辦「元旦百合音樂會暨復育活動」,透過舉辦音樂會,吸引更多民眾上山參與復育行動與協力推廣低碳步道旅遊。
109-1 社區本位融入式教學-走讀南港埤塘溼地之美本校環境學群的課程、社團教師們,每學期都會召開聯合會議,透過課程、社區活動以及專案等方式,把自然資源保育、氣候變遷、低碳綠色環保生活、種源復育與校園環境教育等議題,自主討論發展目標與分工,以創新的學習形式與思考方法,建構南港永續發展教育的未來方向。109年度成果包含:社區生態服務系統調查計畫、永續發展教育推廣-社區陪伴輔導計畫、地區文化深耕計畫、地區導覽深耕計畫以及第二期地區環境基礎調查三年計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