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住民羊角勾挑織手作
111-秋季班 1102C8712-原住民羊角勾挑織手作
徐輝峰 講師 | |
現職: 台北市原民部落大學講師 新北市原住民部落大學講師 輔仁大學原資班講師 | |
簡介: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 台北市原住民部落大學 講師 新北市原住民部溚大學 講師 輔仁大學原資班 講師 黎明技術學院手藝班 講師 | |
擁有證照: | |
得獎/擔任評審:得獎/擔任評審: | |
個人專長: 原住民傳統手工織作(排灣族羊角勾織、泰雅族弓織) | |
部落格(Blog) : | |
臉書(Facebook) : | |
上課日期 | 2022-09-15 (第一週),(共18週) |
上課時間 | 每星期四 晚上 7點0分~9點40分 |
課程相關照片 | ![]() |
課程影片介紹 | |
課程理念 | 羊角勾後背包的來由,是早期獵人上山打獵時,為了裝載獵物,會就地取材,用樹藤、藤蔓等植物來編織藤簍;而在歷史上的意義,在於排灣族規定五等親之內不能通婚,當時在節慶祭典上,女性會背著後背包,圍著圈跳舞,而男性會經由後背包上的家徽,來辨別能否追求此女子。另外,按照貴族、勇士、平民階級之分,背包上的圖騰也會有所不同。透過社大平台的教學,讓學員從自行勾織的過程中,了解原住民的編織美學,以及背後的文化意義。學期結束後,也能習得編織技巧,以及自己的成品。 |
課程目標 | 顛覆傳統勾織技藝,結合鮮豔豐富的色彩,賦予羊角勾後背包嶄新的生命力,承襲祖先的智慧並化作再生的力量,傳承古老、珍貴的原住民編織文化,並朝向更多元的發展。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工具製作更是必修課程。協助販售、創業發展亦是我們所重視的目標 |
上課方式 | 本課程採「混成型教學」模式,原則上為實體授課,如遇連假停課無法補完課程,或疫情停課期間等不可抗力因素,將利用Google Meet、Zoom或班級line會議室等同步線上方式授課。 親自實際操作後,再由學員自已練習勾織,遇有問題再親自分段解說,細部分解、兩手協調性、分段操作,因應學員學習狀況不同,個別為每位學員調整教學方法及進度。 |
學員自備事項 | 剪刀、圓椎、毛線針 |
數位教材連結 | https://youtu.be/1bYORVt7Eew |
課程諮詢 | 歡迎洽詢南港社大港工校區辦公室:(02)2783-0102 (電話諮詢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,15:00-21:00;週六及例假日不受理服務) |
課程大綱
第一週 | 傳統挑織包與弓織帶的概念 | 認識排灣族羊角勾挑織工具、泰雅族弓織帶、線材及工具選購。另外介紹原住民建築用料特色。 |
第二週 | 設計線材、圖案的配置圖 | 預先配置繪圖,選擇應用於弓織及羊角勾織的線材。 |
第三週 | 介紹弓織各個工具的功能 | 介紹各族群服裝特色。弓織、梭子整經夾、撐經夾、推拉夾功能及使用時機。 |
第四週 | 弓織整經及工具使用方法 | 整經選取適當的經線長度,繞上弓,梭子繞線。 |
第五週 | 向右斜線織教學 | 於最左側綁上緯線,開始向右斜線織法。 |
第六週 | 向左斜線織教學 | 於緯線左右兩側擇一變化出左斜線織織法。 |
第七週 | 平行織教學 | 於緯線左右兩側擇一變化出平行線織織法。 |
第八週 | 羊角挑織包 包底起針 | 選擇自己預定的包底大小及主色選擇,打造後背包主體。以及各族群飲食習慣。 |
第九週 | 公民參與週 | 參加台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|
第十週 | 羊角挑織包 包身挑織 | 注意接近包底位置、四個角的挑織法及棒針位置。 |
第十一週 | 羊角挑織包 包身挑織 | 網目的大小、網結的構造需特別注意。 |
第十二週 | 網目大小及網結的包身勾織 | 網目影響背包美感。調整背包結構及包身挑織,了解網目大小出現的原因,不斷調整手勢。 |
第十三週 | 網目大小及網結的包身挑織 | 每挑織完5~10個網目,應檢視網目網結有無異常,需注意網結所產生的繞線、脫線、主線糾節。 |
第十四週 | 弓織左右平行織交替織法 | 注意兩側鬆緊度,力求兩側均勻,勿頭尾大小不一。 |
第十五週 | 弓織兩端收尾針織法 | 於適當位置縫上針線法,大小間隔一致。另外介紹各族群於台灣之分佈。 |
第十六週 | 羊角挑織包收尾 | 利用短針勾織法(4~6圈)勾織出鬆緊度適中,後背包完成收尾。 |
第十七週 | 弓織帶與包身的縫織、織帶挑織包總結 | 於適當包身位置,將弓織帶利用針織法縫上,增加獨特風格及方便性。分享對於兩種傳統原住民手工藝的想法與體認。 |
第十八週 | 成果展準備週 | 回顧、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|